曾獲艾美獎的製作人布魯克離開在HBO的優渥工作,開始了克難的環遊世界之旅,途中遇上許多其他背包客分享心得和故事...。這趟旅程當中除了滿滿的回憶之外,布魯克也發現了「行」的真正涵義。

文/鍾啾Ju
 原本我以為,「夢想、理想」這類現在進行式的名詞對時下年輕人來說已經不足為奇,也由於我生為七年級,看見身旁其實有非常多的七年級生都過得非常努力,也不像新聞媒體所說的那麼不堪一擊。或許在看完《星期六的地圖》後,我可以放心的把「年輕=夢想」這類的觀念先行拋棄。從想有高薪,過著人人稱羨生活的導演布魯克‧希爾瓦-布加拉,在當起「背包客」的同時,看見了許多不同的人文、風景,最重要的是看見了一個人生的態度和觀念。

 旅行這件事其實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然而,拜資本主義所賜,加上教育環境逼得每個人都要往上爬,汲汲營營的態度讓每個人看起來都一樣。臉上的目的寫著「我好累,想要休息」,不信的話,或許搭一趟捷運就可以瞭解。我大膽地以為,都市人其實大多數心裡都是寂寞、非志願性的活著。人人心中都需要「休息」,需要在讓自己活得更好之前要好好的休息。但我覺得,「休息」的概念不同於真正的躺著、甚麼事情都不做。或許讓自己看得更遠最好的方式,就是「旅行」。

 也許不是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可以當個背包客,但我們可以選擇每天讓自己從「心」開始旅行。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訪問一個外國女孩子,他說他的那趟旅行沒辦法向別人解釋,你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心裡有多開心等等。讓自己偶爾經歷不一樣的生活,也許今天特地和咖啡店的老闆閒聊了起來,也許今天搭了不一樣的公車路線回家,也許今天晚飯後和朋友喝個茶,散個步,甚至偶爾拿起電話和久未聯絡的朋友們問候幾句。類似以上幾種的「旅行」方式,讓我覺得,盡量跳脫自己生活的框架,不要時常做著重複性太高的事情,讓自己的頭腦永保新鮮,畢竟也是讓生活更加快樂的不二法門。

 回到這部紀錄片,雖然看完的當下不會讓我有立刻想要完成夢想的衝動,原因是藉由紀錄片能夠提供我更寬廣的想法,發覺原來其他人也是這麼做。不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非常主觀的認為,自己的人生是自己在過,也許對我來說,現在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比甚麼都還來得重要。就像片中有位訪問者提到,他希望364天都在旅行,聖誕節和家人一起過。以理性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想法似乎有些過於浪漫,然而,礙於現實的壓力,總得要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當然這很主觀,也需要靠自己靜下心來想好,究竟自己喜歡的是甚麼,做了之後不會後悔,我想就沒問題了吧。

(影片觀賞於台藝課堂2010.1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