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哪裡都要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衝突、人性與道德之間的掙扎,哪裡才會有更好的世界呢?2011年金球獎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In a Better World
文│鍾啾Ju

奪得2011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更好的世界】,探討的原本是個非常嚴肅主題的人性道德拉扯,卻因為在結尾給人一種過於樂觀和捷徑取向的了結,稍嫌可惜了點。不過,還是不大習慣媒體堂而皇之將這部片冠上「丹麥版的告白」。充其量兩部片相似之處,或許除了復仇、暴力的對待和道德尺度遊走外,【更好的世界】則將視野更形擴大至父親這個靈魂角色,以及兩位典型小男孩的懦弱與強勢之象徵。另,在這部片中,更觸及了夫妻之間的相處和陪伴,題材涉獵比單純的暴力與復仇有了更深一層的價值。

從父親Anton身為醫生這個角色開始,導演一步步將戰場和校園霸凌兩件事情串聯起來。受到同學欺負的Elias則是因為轉學生Christian的幫助,開始進行道德上的抉擇。到底受到欺侮的時刻,是挺身而出?還是默默地拔腿就跑。很顯然,Christian受到喪母之痛,以及和父親之間缺乏溝通的情況下,隨著劇情一而再再而三地面臨劣勢,他決定變本加厲的要展開一項可怕的報仇行動。而Anton在一次的狀況下和修車老闆有了衝突,身為醫生的他,或許是道德感使然,讓身旁的孩子們看見他只能默默挨打,更不會因此而感到動怒,他認為動手的人才是輸家。Christian的個性顯然要衝動許多,這個舉動讓他無法平息怒氣,而身為兩代之間的價值觀也立刻看出差別。

對我而言,Christian和Elias各自與父親的互動是讓我想要關注的焦點。記得一場戲是Anton在醫療場上感到身心俱疲了,而Elias顯然有話想要對他傾訴。然而,在我期待能夠看到兩人因此將話題談開了,卻又因為訊號而被中止了。回到校園中,第一次Christian拿著刀解救Elias時,這件事情鬧開,但在對於父親的關心下,Elias開始隱藏了真正的實情,從此踏進長大的行列,於是慢慢地,就並不會每件事情都能夠和父母親分享了。每當兩位小男孩回到他們的「秘密基地」(高樓頂端)時,這是他們的避風港,也能夠真正站在一個居高臨下的地方,看著欺負自己的惡霸,動著想要復仇的念頭。

另外一個支線則在戰場上,當受難民眾因為一個叫做「大人物」的壞蛋因而受到迫害,然而,當壞蛋轉向正義之方請求協助時,究竟身為醫生的人,面臨了很大的抉擇。雖然在結局如大家所想的那般痛快,但也開始讓我思考著,究竟這個【更好的世界】存在於一個怎樣的環境中?一個沒有傷害、復仇的地方?還是存在於一個互相了解、體諒的境界?或許,導演蘇珊娜畢爾(Susanne Bier)從炸彈事件中開始讓劇中兩位小朋友了解到,真正的復仇並非兒戲,事實上對我來說,年輕孩童的自尊導致衝動爆發,然而,也在兩人真正遇到問題時,脫口說出:「我想要回到學校…!」畢竟,對外界紛紛擾擾的過程中,我想單純且符合他們年紀的校園才是另外一個美好的世界吧。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