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啾


動手要寫【醫生】的想法其實是有點掙扎,畢竟這不是一部「討喜」的紀錄片。反而帶來的更多是沉重、冷暴力的受虐感。鍾孟宏導演在【第四張畫】中關心兒童題材,等到過了兩年我才回過頭來找到這部紀錄片。看了之後不禁大感震驚,畢竟兩片中有太多的牽連,【第四張畫】有試圖替【醫生】尋找解答的意圖,當然也有解釋和償還的味道。總之,面對生命,身為人的我們還是只能感受到它的無常。

天才般的孩子是別人對他的稱呼,醫生的孩子Felix是聰明的小孩,不僅在片中可以想見國外教育的開放,竟然要一個才十幾歲大的孩子思考「死亡」,更不必說在台灣或東方國家相對保守的地方,會要孩子簡報「未來將帶進墳墓的東西」這種課題。然而,透過父母親的轉述,Felix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會去思考死亡,例如曾試圖將自己上吊,只為了要一嚐死亡的滋味,卻換來一聲大罵。許多事情在我們眼裡看起來是有所忌諱,但在他的眼中,卻是為了要「體驗」這個世界。

透過雙親轉述Felix的日常生活,一個聰明靈敏,善於思考的孩子就這麼無預警的結束生命,這個議題本來就非常匪夷所思。導演讓整部片呈現黑白,但其實這是一項可以很熱鬧、非常眾聲喧嘩的議題,即被處理的異常冷靜。然而,卻更能讓身為觀眾的我們聚焦在事件本身,而透過自己的想法去理解這件事情,不是經由旁人的人多嘴雜。

聰明的孩子善於思考,也多愁善感。旁人沒有辦法想像一個孩子的內心究竟在想些甚麼?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父母的教育疏失,(因為我們在片中可以看見爸媽常說自己很忙...) 也許沒有照顧好孩子,但是在片中雖然比較少看見與父母親的互動(透過家庭錄影帶),但是否為過失的主因,至今還是啟人疑竇。

【醫生】帶來了沉重的議題,也帶來了難以解決且複雜的問題。有的時候我們自以為可以輕易理解他人的想法,卻在發生事情後多了很多問號。無論片中的主因是否為自殺,我想珍惜生命就是給自己和他人最美好的禮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