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Ju(自評:4分、文章取自Variety)

透過導演Jem Cohen的眼睛,讓我們更看見這個世界,充滿在我們周遭環境的美妙,全都在《博物館時光》這部電影中。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電影利用一次關於加拿大人參觀者與博物館館員的邂逅,來開展出某種相對於這個超凡脫俗世界的一種眼光。結果不是那些自我附庸風雅的文人,而是真正願意讓自己心智上沉浸在藝術中的,那些觀看者是相當開心《博物館時光》能夠說出他們的心聲。

Cohen相當巧妙地掌握住視覺和口語的節奏,讓他們的眼睛自動尋找細節,而使那些相似的元素在現實生活中都能契合。在某種意義上,導演處理歷史學家Aby Warburg,藉由他對學生的忠告,去找到藝術和主題之間的平衡點,間接培養自己的藝術鑑賞能力。雖然導演偶爾允許一些虛無的啟蒙主義悄悄溜進他的作品裡,但這還是要依賴觀者他們自己的判斷才行得通。

Janet一聽到他的堂姐在醫院裡昏迷,立刻飛到維也納,而他的第一站就停留在美術館。那裏他詢問了管理員Johann的意見,並指示她醫院中心在哪裡。經過多次的導覽,兩個寂寞的心靈開始發展出一段純友誼,而他甚至陪伴她到醫院去。

兩人都有中間人存在於他們的生活中,然而劇本卻對這些細節背景沒有太大的興趣。經過一系列內在心靈的著重,他們逐漸敞開心胸。而這個闡述的導火線就存在於他們對於周遭的觀察(欣賞)。Cohen將物體特寫鏡頭和畫並列,像是壞掉的蛋殼啦,遺棄的煙屁股或者啤酒罐等,指導旁觀者進一步去思考那些細小的存在,即便只是從跳蚤市場買來的碎石,爛泥,都成為思考的一部份,毫無疑問兩人就是觀眾暫時的替身。

講解員在談論布魯蓋爾時,特別是相當仔細的口語,是這部電影另一個精妙之處。他的講解提供聽者一種欣賞藝術家不和諧聲音的細節。然而,是將相當表面的物體,置放在同樣意外的層級上。這課程顯得相當誇張。

此時,一個相當奇幻的場景出現,一群沒有身穿衣服的群眾出現。立刻讓人想起「亞當和夏娃」的這幅畫。是相當取巧,且像極了Thomas Struth而產生的一種拙劣的模仿。儘管這個失足,導演整體來說還是相當令人滿意。他描繪出了一種用眼睛觀看的細節,而非只是單純的藝術工作。

原文連結:http://variety.com/2012/film/reviews/museum-hours-111794802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