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Ju(自評:4分、文章取自www.rogerebert.com)

法語「某些東西在空中飄散著」,是導演奧利佛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的半自傳作品。英文翻譯成「五月之後」,而觀眾曉得「五月」代表的意思是1968年的法國的五月學運。幸福就是活在那樣的黎明中,但年輕就是天堂。

如果這不是阿薩亞斯的電影,那麼這個電影是相當隱晦含蓄的。《五月風暴》充滿許多作者個人在青少年時期的靈光一閃,包括那些學生抗議、示威遊行、暴動、警察殘暴的酷刑、以及工人霸佔工廠、學生佔領校園,以及國家政府和經濟的停工等等。

「鄉愁」,顯然,是有關於相對缺失的天真。一個年輕樂觀看待世界觀的一種無限可能性。電影充滿著相當年輕面孔的革命分子,而這些早熟的心靈,有著相對努力又天真的個性。這些孩子面對真實生活的尖銳還是感到相當泰然自若,並且躍躍欲試的。當嚴肅的事件接連發生,他們並不因此而陰鬱和感到沉重,即便很難從他們臉上看到笑容。但在這些年輕的臉上還是有一絲溫和或令人不安的一面並存。

圍繞在他們生活周遭的都是有關生死的問題,所以沒有任何人會談論那些相當瑣碎的事情,好比股票市場或者運動比賽。他們的對話總是充滿著熱血沸騰的心,而在他們論辯中總是不離政治、藝術、哲學、性、愛和友誼等等。那些話題在孩子的心中就像空氣中的粒子般重要的存在,好比他們喝的酒,那些滋養他們身心靈的事物。從現今2013年的角度上看,確實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在有勇無謀的狀態下卻又不乏高貴之姿。

這部電影的故事根據Gilles這位畫家和電影人,在經歷過一些愛情和事業的挑戰後,從巴黎近郊到義大利的一個故事。我們第一次見到他時,他正描繪著無秩序的椅子在一所僵化的學校中。隨即他變成了一位藝術家,並著眼於繪畫、政府宣傳海報,和政府文宣品等個人的水彩畫等。

阿薩亞斯回過頭去看那些關於歪曲或者溫和的價值觀時。當Gilles詢問他是否可借16釐米的相機來拍這一部短片。他告訴他,我們需要鼓動宣傳,通常我們不會訴諸科幻。這也是讓美學和政治在每一個環節當中的緊張感更加具體化。在佛羅倫斯,Gilles和他的女朋友外出看了一場紀錄片。隨後的映後座談是無價的,而觀眾的評論使得電影製作者的意識形態純淨性相形見絀。

一個評論者批評他們的電影實在太過於中產階級的古典形式。一段有關革命的電影不應該如此有秩序地排列?如此形式對於無產階級來說是一大驚嚇。但我們的角色就是在於啟蒙他們。但,甚麼叫做「革命性的秩序」,這裡存在著個人風格對於布爾喬亞階級的恩賜嗎?畢竟,風格對於美學家來說,他們認為在革命時刻是沒有任何娛樂的。

Gilles預測,這是無聊的電影,且簡單又粗糙的政府。

這幾乎就像是在電影裡有著一個批評的指南在進行著。當然,Gilles就是阿薩亞斯的替身,一個前身是電影評論家的人。而這就是電影概念的全部,透過他在每一個畫面的敏感性而閃耀。相較於Bernardo Bertolucci的《戲夢巴黎》,這部電影顯得相當的溫熱,但不可否認,卻還是相當迷人。

這部電影的意象蜿蜒流動,好幾次我看到美國的標題,"Something in the Air"都會讓我想起Eric Gautier的相機,指導我們透過許多遲疑的鏡頭,而變成一種形象。然而,電影還是相當可愛可親的,雖然我不得不想起一張專輯名稱叫"All This Useless Beauty."

當阿薩亞斯在1994年的《赤子冰心》,許多演員也是非職業演員,也是貢獻出相對精彩,且流動性相當高的情緒出來。這電影成為,不僅是挖掘一種宿命的個性,且找到了身分切合的認同感。阿薩亞斯的影迷來說,則非常欣賞他這種流動性很強的鏡頭語言,從這房到那廂,流露許多有魅力的年輕鏡頭至電影中的每一角。

最後,高尚理想的追逐不僅導致失望。像是年輕又無經驗的Gilles,他建立了一個過早的反叛經驗,像是那本叫做The Chairman's New Clothes的書,最後發現他建立起來的全都是贗品。當Gilles開始旅行各地,並宣稱自己根據CIA系統寫下的一種情節。我不得不替他感到抱歉,他們相信一個更好的系統,但是現實卻逼迫他們不得不叫人失望。像是天真的美國人相信史達林的烏托邦社會那樣。

當秋天來臨時,Gilles發現他的意圖從政治轉回學校。這就是《五月之後》,當天氣轉為清爽時。夢想因為要適應那些不被期待的現實而延期了。事情開始轉變,Gilles發現他的電影在於科學-科幻色彩濃厚的納粹政黨下有另外一番發光發熱之處。我想他大概找到了一個藝術和政治完美融合的方式了。

原文連結:http://www.rogerebert.com/reviews/something-in-the-air-20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