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 Chung

採訪前自然是相當忐忑的,原因很多,除了這是第一次專訪線上導演,其中一項是內心的小舞台時常上演很多各式各樣的可能(這次算是心花開XD),但通常都很普通,好比說,問到不該問的問題時怎辦阿、導演不回答怎辦阿、腦袋突然打結怎辦啊等等之類的。加上,本人對於非「同輩」年齡層的「長輩」聊天天生有障礙。(由此相當佩服可以和長輩聊天的人!)

身為一個新聞系畢業的研究生,雖然現在離真正的「新聞」有點遠了。但其實不願意放棄過去那種在校的訪談求知慾,以及四年來,或多或少耳濡目染的功課。

朋友和我說,要我記住這種最初的感覺,聽了很感動。因為採訪結束後,宛如一場大夢初醒,因為有點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和導演對談,並讓整個訪問順利,氣氛也算融洽。坦白說,當初一部分是抱著粉絲心態,喜歡導演本人和電影(所以才採訪他),而有所期待。(但做一場自己根本就很厭煩的訪談,又談何容易?)所以,正當開口表明來意的那瞬間,我就先鬆一口氣了。

可以這麼說,我已經把自己當作是一名記者了。雖然在一開始對於導演真的一知半解(相信所有人都是,不是只有我)。一方面來說,導演長年旅居紐約,台灣觀眾只能透過網路、廣播或其他媒體,以及電影節和上映通路知道導演相關訊息。再者,才又透過我的提問,逐漸開始了解方方面面。很多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當然,很多也並非三言兩語就能解決,於是每次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不過專訪有趣的是,馬上進入狀態這個部分。由於自己是相當容易放空的人,如何抖擻精神,在對方回答問題時就開始思考下一個問題,其實是有點難度的。當然,偶爾雙方在一問一答之中的空白是可以容許的,畢竟有些問題需要時間思考。

另外,和導演溝通僅透過兩、三封E-MAIL,他對我是圓是扁顯然並不瞭解。如何要在相互防備的狀態下,一步步激發採訪對象對我的信任,於是我有點不要臉的由衷稱讚了「男人愈老愈值錢」這句話(導演哈哈大笑,我好開心哈哈)。像聊天一樣做採訪,甚至能讓受訪對象興奮,對我來說是最好不過的了。然而,最終還是該思考如何把訪稿寫得有料又有趣,才是後續的重點了。

其實遠見對我的要求並不高(根本沒有任何限制),加上基於自己身分的侷限性(還是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一枚)面對一位已歷經國外生活洗禮,並同樣是新聞出身,並轉向紐約發展的導演,絕對不僅僅是憑著自己一、兩個小時的觀察、聊天就能得到甚麼正確答案的。

在這之中,很多規則不能公開,有些敏感的話題自然也不會這麼簡單就撥雲見日。採訪學問大,電影這門行業自然也是。試問自己,究竟一場訪談能得到甚麼呢?除了心智需要足夠清醒外,太多課題值得學習。話說,迷戀電影確實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很多人都這麼做),但如果一個影展參與者,僅止於一個影迷的身分,或像這次一個「記者」的身分,那麼是不是太浪費台灣這麼一個觀影如此豐富的環境了。

如果這次的訪談還算合格的話,那下次我要很好,而且,要愈來愈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