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u

「兩岸影展」,嚴格說來是從第二屆開始參與。台灣對於大陸電影大多數從國際得獎上才得知,且大多數是大導演、大製作,但兩岸影展交流的影片,卻貴在一些不為人知,小成本、小製作卻討人喜愛的影片。好比這次看到這部「開幕片」《狗13》,是《李米的猜想》導演曹保平的最新作品,從一個小女孩的角度,來看待這個殘酷又掙扎的成長背景,真的讓人頗為驚喜,算是近期很想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以下將提到些微劇情,請讀者慎讀 )

小女孩李娃個頭小心思卻細膩,年紀僅有13歲,想想我們在13歲的年紀才剛開始成長,對於愛情、友情,甚至是親情都還等著繼續探索。直到家裡來了一條狗,從剛開始對於狗兒的呵護,直到不能沒有牠,再牽連著與父親與爺爺奶奶之間的一條感情線。牠的失蹤,對女孩的整個世界進行第一次摧毀。(那段尋找愛因斯坦的演技真是完全征服了我,根本就是看準入圍這屆金馬最佳新演員。

影片中與父親的關係處於緊張拉扯的狀態,從導演映後座談的說法,加上觀眾的提問,很明顯導演將重點放在兩代,甚至是三代之間的一個對話。從來沒有人問過小女孩真正的想法。即便有,也只是很快地就略過。爺爺奶奶看起來是非常呵護孫女的,但真正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時(寵物失蹤),最後還是要妥協。所以家裡來了新的狗,即便他根本不是原來的愛因斯坦,但大人「說是就是」的世界,再一次摧毀幼小的心靈。

整部電影彷彿一直在對「這娃兒」(電影裡常聽到的用語) 進行殘酷教育,一方面給她甜頭,像是考試考好了,就帶她去吃好吃的,對她微笑,甚至是去夢想中的天文館。不過導演殘酷的手法很快地又再一次讓大人現實的世界(爸爸與同事的飯局),摧毀了一個想要維繫原本約定的價值觀。最後一次讓人心碎的,莫過於在飯局中,因為要做足大人面子,而吃下狗肉。(這段真是令人不忍卒睹,心裡真的想著導演真是下足猛藥了。

與家人價值觀的衝突相較之下,與同儕之間的感情就相對弱化了一些。只有和姊姊李堂,以及姐姐的男朋友高放之間的關係,雖然只是適度描寫,卻也成為建立女主角個性的一大要訣。男女情愛之事看來並非她這年紀想要追求。她要的卻是一份家庭的愛,以及導演也許刻意讓觀眾體會的,母親缺席的愛。

導演在描寫父親這角色看來有特別的用心,不僅是除了女主角外,最難詮釋也最複雜的一個角色。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女兒好,心裡當然也是。但是,與後媽之間的關係,以及中間卡了一個「弟弟」昭昭,讓他對於李娃的照顧,不得不在某些時候有了缺失,但這樣的「缺失」看起來又不是故意的,更像是某種不得已的情境。

彷彿成長的經驗必然伴隨著苦痛,這部電影相當寫實,也非常喜歡結尾的處理。回到剛開始女孩對著鏡頭自顧自地說著自己喜歡的東西時,當我們說著自己喜歡A的同時,心裡也許想著B。直到我們真正拿到A時,卻又開始後悔了為什麼沒選擇B。也許在當她遇見真正的愛因斯坦時,表面上還是無動於衷 (但內心還是有些不捨的狀態時),她開始隨著電影的經過,也慢慢地步入成人世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