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拋開大人形象包袱,薛景求甘願為女扮成玩偶,人們這才想起那些純真年代有多美好。

文│Ju Chung  【本文已同步新增至遠見雜誌生活情報專欄

2011年,一部翻拍自兒童性侵事件的《熔爐》讓韓國見識到電影圈的力量,震驚各界。當地甚至因此修改「性暴力犯罪處罰條例」因而逐步正視類似的案件;最近在台上映的《希望:為愛重生》,從骨子裡延續這樣的論調,不過是以更加現實的局面,輔以溫情的姿態,給予觀眾更加豐富的情感思考,片中主角小女孩沁人心脾的樣貌,則讓電影顯得更加出眾。

如同其他犯罪題材的電影一樣,《希望》劇情走向一脈相承,故事也不謀而合。只是遇到壞人的那一刻,小女孩素媛不哭、不鬧,甚至還想著壞人沒帶傘該怎麼辦。但萬萬沒想到,接下去的那刻,命運的摧殘即向她殘忍襲來,替往後的生活帶來無可抹滅的傷害。

韓文原名中,「素媛」代表著三層意思,包括「所願」、「訴願」和「疏遠」。當孩子尚未懂得「性侵」是什麼的同時,就已知道這樣的事情相當「丟人」,相當心寒。母親得知消息痛哭失聲,甚至語帶真實的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該發生這樣的事,這樣我的孩子就不會這麼特別。」(即「所願」)

第二個「訴願」是法律名詞,公民在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向原處分機關提出請求,審查該處分是否正當並做出決定的行政方式。常看韓國電影的觀眾都曉得,當地的警方也好、法院也罷,向來都被處理成懦弱、無能的一方。《希望:為愛重生》同樣有著法律審判和制度不完善的問題,更誇張的,則在於罪犯憑藉酒精中毒的狡辯,讓人氣憤難平。

不過幸好電影沒有停留在此傷痛中太久,儘管面對外界的險惡,雖無能為力,全片卻依舊貫徹鮮明的正面力量。好比由薛景求飾演的父親,則是以充滿細緻化的表演,將痛苦、恐慌,和關心孩子的表現嶄露無遺,令人讚賞。

 
圖:現實如果真這麼惡劣,那麼家人和童話則是讓我們繼續生活下去的最佳良藥。

在這之外,韓國男人給人的刻板形象,無非是大而化之,不苟言笑,從影片中得知,對這個家庭的事務顯得「疏遠」。然而,當悲劇發生後,無論眼淚和汗水,早已融為一體,隨即拋開過去,正向展開的復原行動,才更開啟他重新定義自己身分的契機。

可以說,對韓國電影的印象,在於習慣全盤放大情緒,更有所謂的「煽情」說法。(但並不總是如此)然而,《希望:為愛重生》雖然也逃脫不了這樣的調調,但影片好在能夠反映社會也反映人性,並不完全是所謂的勵志到底。

《希望》一片大致上給人一種不算太過悲傷的觀影過程,甚至有種笑完又哭,哭完又笑的情緒。電影帶著《熔爐》的憤怒與復仇,但相較以往的,則是「寬恕」。導演讓小女孩素媛以接近「聖女」的姿態反襯這個社會的醜陋與黑暗,最後得以脫胎換骨,重新生活。

 
圖:電影透過素媛的勇敢進入觀眾視野,她的出現是為對抗這個世界的邪惡。

「最疼痛的地方,開出最溫暖的花朵」是電影的宣傳詞,而電影的功力在於即便觀眾並無親身經歷,卻能讓人身歷其境。對孩子們來說,他們是最真實的一面鏡子,反映了這個世界的善與惡,即便他們對許多事情根本一無所知,如同素媛的好朋友那句「如果我跟她一起上學,那麼事情就不會發生了」那樣,單純、憐惜,又充滿純真。

電影帶來的親情梗顯然無可避免,好比傷痛欲絕的母親,對照出冷靜處理的父親,為了孩子,不惜開始改變自己的作息。這無疑讓人更加確信,當遇到問題時,家人、朋友,甚至鄰居都是最願意伸出雙手來幫助你度過難關的。

《希望:為愛重生》的片名雖然有著稍嫌老梗的翻譯,不過好在故事其實重在治癒,就算生活絕不可能在一部電影的長度中得到完全的解決,但本意在於讓受害者感到安慰,並早日走出傷痛。畢竟,悲傷既然無法避免,微笑才是生活下去的不二動力。

韓國電影在台灣的能見度不高,討論度不夠,因此上映的戲院不多,偶有佳作上映,也容易被大大忽略。這部獲得去年(2013)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影片的「素媛」,以小博大,力克大導演奉俊昊的《末日列車》,和古裝大片《觀相大師:滅亡風暴》,順勢將這類電影一舉推向全新高度,讓《熔爐》未能完成的,《希望:為愛重生》將一併補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