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牛通常只活15年,而牠卻伴著他,活了40年…。

 不曉得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沒看過《無米樂》,也還沒看過《鬥牛》和《紅穀子》,所以沒有比較的目標。雖然在不常看到紀錄片的狀態下,已經先不做任何預設立場,而將自己設定成一般觀眾。然而,這部片的威力,我同意容華同學和幾位所說,當我們注意到老農夫和他的牛之間的感情時,更多時候,透過導演讓老奶奶適時地加入自然卻又真誠的「笑點」,讓我想起家鄉的外公外婆,也是鄉下人家,同樣「女強男弱」,但實際上男性從不是沒有任何主見,因為他們可能個性上各有執著,而影片中在老農夫聽到牛隻動靜後就開始行動而不顧老奶奶的對話可見一斑。

 雖然我對影片中大部分處於寬容的態度,好比像是牛隻為何掉眼淚那段感到有些疑惑,也對於導演似乎在溫馨感人之餘,加入反對美國牛進入的反抗,甚至是家庭兒女間與長輩的相處和溝通上,相形之下已經不是我看片的重點了。由日復一日的工作,一次次老農夫喊著頭疼卻又還是繼續辛勤的做下去,甚至是旁人都希望他不要再做了,趕緊把牛隻賣了好賺錢,帶出我們後續看到導演試圖拉出更大的格局,而不只是將畫面侷限在農村的寧靜生活中。

 但我想,或許是導演沒有思考過的問題,畢竟這麼一部紀錄片,憑藉著小兵立大功的姿態,成功贏得韓國廣大民眾支持,而難以想像製作成本並不高。但無論就何種角度下去評斷,我認為在一個能夠獲得許多人討論,而主要以情緒性為主導的影片,是不是更能夠感動人,而讓看完想要思考更多的觀眾自行解讀呢?也許這種做法未必不是一帖良藥。與其要讓你思考嚴肅的社會議題,還不如實際上拍攝農村真實生活。但我想回應阿華同學,導演在處理老人的題材也許也有困難度,畢竟要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家呈現出多麼多內心議題,恐怕也有難度。也許他們只是認份的每天這樣生活著,他們不會懂得太多社會政策,看起來是與世隔絕。只是偶爾抱怨,但日子還是平凡的照過。反倒身為觀眾的我們,要如何拿捏自己的觀看標準了。

(影片觀賞於政大課堂2010.11.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