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同步新增至遠見雜誌生活情報專欄】
文/Ju Chung 攝影/黃鼎鈞
在今年台北電影節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入選導演中,最受台灣媒體關注的兩位「中年」導演之一:陳敏郎,帶著他的第一部長片作品《你的今天和我的明天》(以下簡稱:《你的今天》)來到台灣觀眾面前。(嚴格來說,冠上「中年」並不正確,國際年齡標準「44歲」以下都叫青年。)
許多記者拿他和《甜.祕密》的導演許肇任做文章,彷彿「年齡」成了拍攝電影的限制之一。多數人的觀影經驗裡,大部分的電影都是告訴你一個有「開頭,中間和結尾」的故事,這部電影恰恰好相反。不但沒有傳統的敘事結構,阿郎導演更像是一座遊樂園的導路人,腳步平緩地帶領你來到入口,至於前方可以見到什麼樣的美景,就看觀眾自己如何去探索。
無論採訪當天,或電影節前後的巧遇,如上圖所見,阿郎導演總是一身輕便,雖然素未謀面,見到筆者仍是主動示意握手。相比於其他媒體露出的照片,導演本人相對隨和得多。(帶著些許距離但其實好相處的違和感)如同他的電影,看第一遍似懂非懂,直到欣賞二遍、三遍後,才漸漸參透箇中趣味。阿郎導演表示,他從沒刻意揣測觀眾的口味,甚至當初在電影中沒有預設的符號,觀眾反倒能從自身生活經驗中一一指出,而找到自己的詮釋方式。他認為,這樣的觀影經驗相當寶貴,也非常美好。不需多說,這其實在告訴我們,靜下心,沉浸在電影要傳達的情緒中,自然能夠各自解讀出電影給予觀眾的訊息。
圖片來源:《你的今天和我的明天》官方臉書
電影 與觀眾建立共通的語言
在國片一片喧鬧歡騰的氣氛下,導演交出這麼一部需要靜心品味的作品,顯示他具備一定的把握。在問及為何會拍出這樣的電影時,導演說:「拍片首先要誠實,要從自己生命經驗出發。」這也是電影中的黃尚禾,或是外國演員提摩西,一個迷惘著尋找(或辨識)自已的身分,一個則是努力想要忘記過去。當下電影圈正流行著的台片熱,似乎沒有影響到導演本身的創作意圖,寧可專注在作品本身的呈現,而非一味只想到市場。
電影觀眾應該都清楚,「拍電影」有時是個人的一種表達,尤其是每位導演心中的第一部電影。當很直接地問他,「身處如此虛榮的電影圈中,導演的想法是什麼?」他略帶驚訝地回答,電影這行業其實很辛苦,並不像外表那麼光鮮。尤其,台灣目前還是處於一種「手工業」的狀態,並沒發展出一種拍片的完善制度,相對比較困難。
不過,在提到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阿郎導演則是相當樂觀地表示,對觀眾不能輕忽,雖然《你的今天》在國外尚未公播,但在台灣亮相的這幾個月,覺得台灣觀眾接受度普遍都很高,特別是來到了南部的高雄電影館放映時,他說到場觀眾近八成,年齡層從廿歲至六十歲的觀眾都有,且大家也都相當認真地聽了映後座談,並踴躍提問。由此可見,高雄電影館在培育觀眾的努力上,已經開始有相當好的成效。
圖片來源:《你的今天和我的明天》官方臉書
電影 與自我相處的一念之間
話鋒一轉,提到此次訪談的另一項重點,則是與導演討論「看電影」這件事情上。早些時候,我們習慣一部電影能給我們一個完整的解釋。不過阿郎導演的這部電影,卻能帶給我們截然不同的禮物,一部能夠反覆玩味的電影。有些影評提到,能從電影中觀照到自己的生活經驗,這是觀賞《你的今天》的最大收穫。
阿郎導演認為看電影是一種和自己獨處的經驗,特別是你身處在電影院時,雖然和一群人看電影,但當下你感覺到的還是只有自己。沒人問過「40幾歲時的人生是如何」的問題,他覺得隨心所欲,生活能在掌控中,而這也是人生中一個很棒的階段。筆者相信,在拍攝完第一部電影的他,除了不希望自己的電影被設限,更希望觀眾看完之後還留有一些想像空間。
目前大多數時間還是待在國外的導演,提到台北這個城市令他著迷之處,他說國內現在影院放映環境相當不錯,觀影品質良好,但是用影像說故事這回事,無論是觀眾的直接回饋,或是在欣賞完一部電影後,觀眾能否觀照到自己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的今天和我的明天》帶來的觀影感受是近年台灣電影少有的驚喜,也讓我們更加期待阿郎導演的第二部作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