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忐忑》劇照寇家瑞
文│Ju Chung(攝影│黃鼎鈞)【本文已同步新增至遠見雜誌生活情報專欄】
「女性影展」默默地辦了廿屆,雖然知名度不如國內金馬影展和台北電影節。不過,特別將女導演們(女性議題)的電影拿出來統一放映,倒是一件蠻酷的事情。堂堂邁入二十周歲的女影,「貳女招張,十足經典」,展期10天將播映90部影片。
眾多片單之中,一部從去年公視學生劇展,一路殺進金馬影展台灣製造單元,以及今年入選金穗獎最佳劇情片,直到此次又入圍女影的《忐忑》,則是青年女導演王凱林在世新大學廣電系的畢業製作。很難想像,一個關於半自傳的溫馨故事,竟讓許多評審心生感動,並入圍多項影展。在此,筆者也給予該片不錯的評價,於是透過凱林的分享,讓我們更加認識這個小女子內心的電影世界。
如果可以把電影圈一分為二,男女比例肯定分配不均。在男性主導整個市場的情況下,「女導演」該如何殺出重圍或嶄露頭角,其實沒有人真的想過,也不必多想。畢竟,凱林告訴筆者,就算自己入圍了多項影展,甚至身兼導演一職(這句我自己加的)實際上,在工作中並不會因此而有特殊待遇。更何況,觀眾導向的觀影市場,許多人只管影片好不好看,並不會多想這個拍攝者是誰。
圖:《忐忑》導演王凱林
正如筆者在今年金穗獎看到的這支短片,凱林導演在接受觀眾提問時,沉穩、輕聲細語的模樣如同影片中不自覺流露的溫馨情懷。透過訪談告訴我,她將生活中的觀察,加上自己的親身經驗,對失智老人的關懷,不著痕跡地藏在寇家瑞飾演的男大生中。她表示,原先這個角色的設定其實是個女學生,不過從邏輯上來看,女孩子比較會主動關心弱勢,因此,巧妙地轉換成男性角色,一方面是思考後的選擇,另一方面,由女性導演要揣測男性角色,其實也是一種挑戰。
家庭與親情,彷若是學生導演中的尖端話題。許多人常會覺得,學生導演預算不足,只能玩些小情小愛,(詳情請見筆者上一篇:「2013青春未艾影展 – 挖掘新生代好作品:《表演者》」),但事實證明,即便是談人性、情感走向的題材,也能獲得不錯的評價,甚至是觀眾打從心裡的贊同。白明華婆婆在片中飾演的失智症角色,就讓人感到印象深刻,導演在細心處理生活細節的同時,孤苦無依的模樣確實惹人心疼。
也許你會質疑,類似的片由女導演處理則是理所當然,甚至少了點創意。不過,《忐忑》之中,只有最真實的情感狀態,正因它並不華麗,也不誇張,所以格外引發共鳴。況且,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能夠打通觀眾心中的心結,並願意靜下心來反躬自省,格外用心。
圖:《忐忑》劇照白明華
關於凱林導演,筆者從訪談中得知,才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一年,初出茅廬的女孩,身上散發一股淡淡的學生氣,說著自己未來將遠赴法國學習法文,這讓人相當憧憬。她表示,自己較喜歡法國、歐洲的電影,並語氣堅定地說,若當初沒有選擇念電影,現在則是去學習其他語言了。
對於一個從聖功女中出身,課業壓力相當繁重的學子來說,女生的志願說要念電影,並意外當上導演,確實是件重重受阻的事。不僅家人、老師統統反對,自己卻毅然決然的選擇這條路,並堅持下去。《忐忑》說出了凱林心中對於周遭生活的觀察,並讓你感覺這個世界其實還有溫馨之處。雖然不刻意這樣劃分,但女導演內心的敏銳,卻是這個行業的最佳武器。
優秀的年輕導演與眾不同之處,或許還可以歸納出是一個「敏銳的觀察者」。將潛藏於內在深刻的情感,以及「我只想說好一件事情」,才是拍好電影之最基本的訴求。《忐忑》是部相當感人、真情的作品,從凱林導演身上,看到了與之對應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和別人一樣的生活裡,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並從中提煉出自己無可割捨的部分。
許多台灣觀眾忽視短片,認為篇幅短,稍縱即逝,但是,偉大的作品通常來自於這類易忽略的小品,頓時想起不知從哪看到的一句話:「電影最神聖的使命是傳播,而對一部電影最大的恭維則是觀看。」
《忐忑》王凱林 – 同類推薦片單:
《夏威夷男孩》(日本電影,岡田將生主演)
《被遺忘的時光》(楊力州導演)
《長路將盡》(茱蒂丹契、凱特溫絲蕾主演)
《曬棉被的好天氣》(公視人生劇展)
2013女性影展
時間:即日起至10/20
地點:光點華山
官方部落格:http://wmwff.pixnet.net/blo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