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身素白、淺色碎花襯衫亮相,周冬雨飾演的靜秋在電影中寄託了一段青春歲月,導演也主動替她擋去了許多困苦和磨難。

 文│Ju Chung  【本文已同步新增至遠見雜誌生活情報專欄

三年前錯過的,三年後補上了。電影《山楂樹之戀》在2011年上映時受到各方矚目,冷言閒語也紛至沓來。不僅有人駁斥電影過於美化主角兩人的感情,甚至對於張藝謀導演的改編處理也頗有微詞。然而,亂世之中必有偉大的愛情;社會化過早、過快,都容易讓人失去那份純粹的美好。對於愛能包容一切、能夠治癒人性的角度來看,不妨看作是為了紀念一段歲月、平撫一段心結而總結出來的作品。

《山楂樹之戀》作者有兩位,其一是美籍華人艾米,另一位是原作者靜秋。事實上,電影就是根據主人翁靜秋回憶1977年的文字而寫成,除了敘事部分是根據兩人談話補充,大部分對話則沿用靜秋原有文字而成;有道是,生活中的各種東西,到了記憶中去,都會變得有些傷感和美好,電影的處理則更是如此。

愛情,是所有影視作品中亙古不變的主題。當所有人都經過的青春期愛戀,張藝謀選擇在電影中去除階級和革命意識等種種因素,呈現出一種「古典式愛情」。電影中的「老三」(竇驍飾)不僅唱情歌、送禮物,還送錢給女主角靜秋,儼然完美情人,因為他能夠為愛的人付出一切,還謹守界線、保持分寸。

周冬雨飾演的靜秋,則更是「新一代玉女」,清純的外表和氣質,讓她搏得眾人目光,甚至勾起所有對於純愛的美好想像,簡直不食人間煙火。有人說,張藝謀「一廂情願」地讓兩人發展出這樣的戀情,進行了「提純化」處理,絲毫不見該年代應有的塵土氣。

  

圖:張藝謀導演藉著「山楂樹戀情」回顧了青春懵懂的普遍感受,單純的回憶期待凝固在最美的那一刻。

《山楂樹之戀》也許是讓愛情真空化,總使情節如何九彎八拐,它終究能是一項藝術作品。也許,能夠感受山楂樹愛情的一代,很少進電影院,而常上電影院的職場白領或年輕人,則不一定與山楂樹產生共鳴,舉凡觸及「特殊年代」的電影,都是創作者的一道死穴、一個問題,甚至是一種挑戰。

沒有了艱苦,哪來的生活氣息?在看電影的時候,確實感受到整個故事架構只剩下了愛情。不僅對時代背景感覺到有些陌生,(因為提前被選擇處理),種種壓力的來源,也落在了母親對於女兒教養的規訓上。她對靜秋說,你得要好好表現,出了問題,永遠抬不起頭,檔案會跟著你一輩子;又說,我不反對自由戀愛,但是我堅決反對早戀。

由此可見,任何一個時代中所表現的情感都會遇到難題;更重要的是,重壓之下,人性也必然扭曲。對於增一分是韓劇,減一分是日式純愛的《山楂樹之戀》來說,美化不可避免,畢竟那不是一個用金錢、物質可以衡量愛情的年代,也是當時主打的「史上最乾淨的愛情」。

在看《山楂樹之戀》最大的感覺,不僅是感受到,這可以是一部相當典型的「女性愛情故事」,面對現代社會的反思,則更感嘆如此純粹的情感,對現代人來說,又剩下多少?母親可以為了孩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女兒在和其他男人關係更進一步時,還得想想母親怎麼說、社會怎麼看。

 

圖:小倆口無憂無慮的日常,殊不知,下一刻遇上的,卻是令自己最害怕,也最受影響的那個人。

老三引領靜秋的青春,也是她的性啓蒙對象。對照起靜秋對於戀愛的「無知」,老三的無畏,無形中勾起了某種「女性缺憾即完美」的特點,而男性保護慾也在此油然而生。也許所有女人一生中都想擁有一個「老三」,如同每個女人身邊都想有個「大仁哥」,在適當的時候就此打住,大部分的愛情都能是完美的。

《山楂樹之戀》經過層層關卡的演進,由當事人、敘述人,再到電影導演的三手演變。從現實到記憶、從文字到影像,張藝謀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了心中所想望的愛情。時下許多愛情題材,無不涉及婚外情、姊弟戀、三角、小三等各種情況,這些作品有的缺乏純真、也不見反思,更多是商業利益的喧囂和汙染。也許並非每個時代、每個階段的愛情都是如此偉大而流傳千古;不過,關鍵在於我們觀眾能夠選擇相信屬於這個年代的美好,進而創造自己的「山楂樹戀情」。

關於愛情、關於生活,許多人要嘛不想說、要嘛說太多。《山楂樹之戀》發乎情、止乎禮,含蓄待放幾乎取代了恣意妄為。每當一個暗黑的時代到來時,就更能彰顯純愛的偉大。倘若對一個創作者來說,任何一段經驗都是有意義的,對觀眾來說,又何嘗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nlight1515 的頭像
    sunlight1515

    和電影一起對話的日子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