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奪得金馬五十最佳劇情片大獎。

文│Ju Chung 【本文已同步新增至遠見雜誌生活情報專欄
「金馬五十,生日快樂。」在金馬頒獎典禮一夜激情後,迴盪在觀眾心中的,除了是對自己喜愛的演員、電影,表達出心中的支持與歡呼外。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份得獎名單,甚至整份入圍電影的趨勢中,用心的影迷們將一部部按圖索驥,順便探查這一年來,華語電影有哪些重要的改變和成長。

常言道,金馬獎常常給人一種「重人文藝術」而輕「商業」和「現實」的觀感。這次獲得大獎的《爸媽不在家》,就在李安團隊的決選下,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等其他共四項大獎。新加坡電影以黑馬之姿異軍突起,筆者在「關於新導演,我想說的是…」一文已表達個人喜好和預測,該片也於本月在台上映,不看可惜。然而,對於這樣的結果,還是令許多專家跌破眼鏡,大感意外。

「評選(品評)電影」於某方面來說是相當主觀的過程,好比說評獎,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他人或其他事實的影響。好比今年,筆者觀察最佳影片《爸媽不在家》和最佳導演蔡明亮的《郊遊》,以及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等拔得頭籌,統統都是從早先三大影展脫穎而出:柏林影展(一代宗師)、(郊遊)去了威尼斯,和坎城金攝影機獎得主(爸媽不在家)。顯見由李安帶領的「金馬五十」,足以將視野拓展至世界A級影展範疇中。

「坎城、威尼斯,和柏林影展」,對影迷來說並不陌生,但對一般觀眾而言可能稍遠了一些,但好比金馬獎在華人電影圈中已建立一定權威,它的持久性與聲望要延續下去,勢必得拿出點魄力與格局,試圖和世界接軌。


圖:《看見台灣》讓國人看見台灣的氣度與哀愁,拿下最佳紀錄片,實至名歸。

再看台灣今年金馬得到的獎項,毫無意外,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幾乎是以一面倒的聲勢拿下最佳紀錄片,眾望所歸。這位空拍攝影師帶來的紀錄片,一方面帶領我們從高處俯瞰台灣的壯闊與美麗,更讓我們看到這片土地上的血淚與衰敗。雖然在上映之後也是各有評價,但無論是好是壞,引發討論本身就是件好事,導演也在訪談中提到,下次可能會拍一部片名叫做「認識台灣」,非常期待。

金馬獎設立以來,一來得照顧到名垂青史的「偉大電影」,二來也必須提攜新銳導演等新面孔,這中間的平衡拿捏則一再考驗著評審的腦力。讓更多觀眾認識新人不容易,今年新演員由「殺很大」瑤瑤郭書瑤順利抱得,坦白說先前並沒有這麼看好她,《青春派》中的董子健古靈精怪,以及《甜˙秘密》中黃劭揚的無所畏懼,都很有實力威脅到瑤瑤。不過就名氣、努力程度,甚至是未來發展性等綜合考量,《志氣》中的繩力女孩確實有她得獎的理由。

影帝后的寶座,則是在眾多影評人一致認可的狀況下,由《郊遊》李康生和《一代宗師》的章子怡拿下。蔡明亮導演的《郊遊》是一部相當緩慢的作品,雖然筆者先前並沒有看過導演全部的電影,不過單從《郊遊》中,卻感受到很深沉的孤獨與社會邊緣的氛圍,完全將英文片名「Stray Dogs」體現出來。當然,李康生那「開膛剖肚」的演出,也是當之無愧;更不必提,「宮二先生」章子怡的一身剛毅,拿下金馬之後,號稱「三金女王」,套句《一代宗師》的台詞:「宮家果然沒有敗績」。(三金:《茉莉花開》:金雞百花獎、《2046》:香港金像獎、《一代宗師》金馬獎。)

 
圖:《狀況排除》中的蔡爸(蔡明修),同時也入圍年度傑出台灣電影工作者。

另外一提的是,被筆者認為是台灣新銳導演跳板的「最佳創作短片」獎項,覺得今年入圍的《狀況排除》是部相當完整的社會寫實題材片,導演詹京霖早先以獲得第15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編按:最佳導演頒給短片導演相當罕見);《神算》則從一個年輕仙姑的工作與感情透視生活,故事完整、情節動人,可惜格局稍小。

最佳創作短片得主,最後還是由大陸新銳導演胡偉的《酥油燈》拿下,該片同樣在坎城影展入圍過影評人週單元(名牌加持),金馬獎已是他拿下的第十六座獎項,相當驚人。典禮上那句「影片的長度不能決定藝術的高度」,一語道破了年輕導演的心聲與憤怒,但也說出了事實。

縱看今年得獎名單,無論是否有國外影展的「場外加分」,亦或是影片本身就相當精采動人。歷屆影帝后齊聚一堂的畫面,還是獲獎時影人們的不知所措與感動落淚,電影人背後的辛苦,總是鮮為人知。欣賞完一場嘉年華後,還有很多很多的電影等著我們去挖掘和探討。在這預祝下一個金馬五十,氣貫長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nlight1515 的頭像
    sunlight1515

    和電影一起對話的日子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