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Ju

《出神入化》中,技巧熟練地電影手法,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魔術伎倆在電影中被推至首要地位,但你可以理解直到110分鐘後,傑西艾森伯格在高樓大廈使用的一堆紙牌,是如何辦到的?沒人知道。不過,對於電影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好的開始。

這告訴我們,你靠得愈近,看得就愈不清楚。而魔術在眾人眼中扮演的快速、閃耀,以及令人興奮的元素,將在眾人面前表演的完美無缺。我害怕也許我們無法感受到拉斯維加斯的那般絢麗,但導演Louis Leterrier就是有辦法讓你不得不相信這些戲法的全部。

劇本由Boaz Yakin和Edward Ricourt共同執導,使劇本從魔術中有一大躍進,似乎完全忽略可信度,但依舊維持了一個快速又全面的步伐,讓你不得不省略了其他。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譯│Ju

不出所料,曾經憑藉侯孝賢導演《紅氣球》中出道的宋方,交出了第一部的電影長片成績。溫柔、令人愉悅,且看似個人自傳體的方式。《記憶望著我》是一部描述個人生活,描述舊時光,和死亡、宿命的議題。電影關於死亡,給這個死氣沉沉的家庭多了一份親密的描述。

電影沒有多餘的情節描述,宋方抵達他在南京的家時,讓我們感覺到他的生活被迫回到一個尋求寧靜和舒適的地方。即便我們從來沒有得到過多的訊息,頂多從一系列宋方和她母親相當個人的談話中得知,話題從花園裡的花枯萎,直到他的舅舅過世都有。

大部分的場景著眼於宋方家庭裡那小小的公寓裡,儘管只透過一個鏡頭讓我們觀察倒宋方和家庭的對話式多麼被美妙的安排,以至於身為觀眾的我們彷彿是在偷聽。沒有任何多餘的原因解釋,宋方的確保持冷靜,以及沒有任何戲劇和情節的方式介入。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痛感的小孩/無知無覺》Insensibles (2012)

「失去知覺」這題材太有意思也太刺激了,但不知道為何結局和整部電影要這樣子耶~(連我這不大注意結局的人都無法理解和接受)所以期待值從逐漸攀升到跌停板,中間到最後就是直直落下。小男孩(Ilias Stothart 飾)真的很會演喔~(被形容「很有靈氣」),我倒是好奇拍這樣的片是否會造成他們身、心、靈受創,畢竟有一幕「拿刀砍大人」這戲碼就算在拍片現場可以控制的很像在玩耍,但還是不大好吧^^||

整體評價是「虎頭蛇尾、一般般變態」。

PS:下次看懸疑驚悚片記得要把手機給關了,是「關機」。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u

我承認看這部片的動機在於「日舞影展正式競賽片」+布萊德利庫柏,不然,這麼八股的片名,想必又是和哪部《最後一封情書》或者甚麼談到爛的題材相撞,還不能感受情書的魅力就先被陳腔濫調的手法給嚇跑。原來,在這麼一個看起來簡單的故事中,導演似乎不甘心乖乖講一個有情有愛的故事,而是將故事中的故事又再包裝一個故事,直讓看的我幾乎就要分不清哪個才是真的。

布萊德利庫柏真的很能演,從《醉後大丈夫》系列逐漸開始蛻變,證明自己也能演文藝類的《派特的幸福劇本》,甚至入圍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在我眼中其實都相當不可思議。而在這部片中飾演一位作家,雖然還是有點說不過去,但至少穿起西裝,收起搞笑的本質,一副文質彬彬的模樣倒是有幾分說服力。(以下將稍微提及劇情)

只是,這麼一個故事卻被導演瓜分成班巴恩斯另外一個書中真正的作者(年輕版),而又當大家都知道布萊德利庫柏其實是個冒牌貨時,我的注意力就開始覺得另一個故事似乎更動人了。但在這個時候,丹尼斯奎德好像又突然站出來大喊自己又才是這兩個故事的原創作者。環環相扣下,幾乎要讓觀眾不知道該相信哪個,該對哪個故事展開同情,或者又要期待哪段故事的發展。

結果在我看來,哪個故事好像又都沒有說好、說清楚,給個清楚交代。尤其我終於曉得為何有人看電影會這麼執著於結局。這部片的結局實在過於懵懂,宛如經歷一場文學大夢,初醒之後卻發現原來一場空。原本是個相當優美,譜出一段純純戀情(班巴恩斯那條線),又或者讓布萊德利庫柏被發現之後,重重懸疑的發展可能都更有看點哩。(看在這部片是《創:光速戰記》編劇布萊恩庫格曼 Brian Klugman、李史丹費 Lee Sternthal導演處女作,就暫時以鼓勵代替責備吧。)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369678617

文│Ju

又看了一部威尼斯影展的入選片。

有些電影覺得還可以真的是因為透過文字介紹,或相關討論去佐證或輔助後,後來才發現「哦,原來是這樣喔」,但當下在看電影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這麼多。

好比這部《琴子》(有日本 Cult 大師之稱的塚本晉也「變態」新作~),對於拿下第 68 屆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大獎(等同於最佳影片)內心不是很滿意啦。(不過因為沒有看過其他入圍片子,所以也沒甚麼參考性就是了~)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u

身為周杰倫的「一半」樂迷,只要有新專輯就會立刻聽個好幾遍,甚至不厭其煩的一聽再聽,即便眾所周知,最近幾張專輯的音樂性(創作性)似乎不如以往。因此,基於一種「愛屋及烏」的理由,周董的第二部電影還是相當期待,即便上映之後許多人並不看好。但是,看電影還是得堅持一個原則:「自己看才準。」他人的評論永遠無法左右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於是我抱持著稍微期待的心情下去看了《天台》。

不看還好,一看就東挑一點,西挑一點。但說句老實話,周杰倫的音樂還是讓我真的愛不釋手。原聲帶當中還是一樣反覆的聽,好比在《十二星作》中那首〈哪裡都是你〉,又或者是女主角和Darren的〈快門慢舞〉,甚至是裡面的幾首配樂(〈美景〉、〈水管的友情〉,還是〈屋頂上的願望〉等)都相當優美自然好聽,非常令人心神嚮往,彷彿一不小心就跌入周式歌武片的電影境地。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就好像我們平常看MV還不會特別這麼覺得,但今天是一部「完整的電影」。我想周杰倫在說故事的方式,怎麼突然變得如此生疏與斷裂?今天如果是一種娛樂的心態去看這樣一部電影或許說得過去,但為何女主角的反應和台詞,甚至出現都會這麼令人崩潰,這就不必多說了。配角如大咖王學圻、徐帆,配角如柯有倫、彈頭、阿Ken、納豆等人(就不一一列舉)全都成了周董底下的一顆棋子,毫無個性,也絲毫沒有任何存在感,取代性當然也很高。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u

作為第一部電影,同時身兼作家、編劇和導演三重角色的郭敬明,《小時代》首部曲這場仗無論是受到多麼兩極的評論,終究是達到了火熱傳頌、家喻戶曉的程度。先不說畫面精美,裡面的女性同胞在思想或生活上是否「嚴重倒退」,在看這部電影前,還先刻意避免了一些文章的評論或口碑,用最誠實的心情去面對這樣一部話題之作。

坦白說這部電影是相當「好看」的,但它的好看是在所謂「偶像劇升級版」下,豐富又華美的人物群像堆砌而成。觀影時不斷戲稱這是「郭敬明自己的少女時代」,而小說我還沒看,但從電影中各自鮮明的四位女角上來看,想必小說也是精采可期。從人物上來看,先前曝光的海報,排排看過去,亮麗的陣容不免讓人內心一驚。當紅偶像不說,《一頁台北》郭采潔、《那些年》的柯震東,以及我不曉得他在大陸原來那麼紅的楊冪,再加上過去《沉睡的青春》被許多人忽略的郭碧婷,以及台灣「Hold住姐」謝依霖。更不必說特別挑選過的鳳小岳、陳學冬、李悅銘、姜潮等超潮型男。而這樣篩選下來的結果,終歸回到劇本身上。

朋友戲稱這是一部「不必多花演技」的電影,演員並非是最重要的。這句話我語帶保留,而從本色演出來看,劇本將四位女孩子的少女情懷,過渡到職場生涯,並以一場豪華(又是豪華)的服裝秀作結,讓整起事件串聯起來,從中試圖獲得真心和真情。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u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已經聽到身旁兩三個朋友的評價並不大好,也許在這個還沒看電影都能聽到評論的年代,不變的,還是每個人看片的口味真的因人而異。說實在,我並不討厭趙薇這部電影,甚至可以說有點喜歡。雖然,在台詞上的硬傷,和幾位演員的表現讓人感嘆連連,但是精神是有的。

雖然無法作為一部「好」電影,但趙薇這部片果然憑著口碑創造佳績。「青春」的題材難以掌握,尤其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當然,青春的躁動不安是人人都有,我愛你你卻不愛我,我因為想要愛你,所以用盡各種力氣也沒關係。諸如此類的問題,或多或少都曾發生過。

小說改編自辛夷塢的同名小說,不知是為賦新辭強說愁,還是甚麼緣故。某些台詞的出現(尤其是趙又廷和楊子姍),都讓觀眾笑得一蹋糊塗。(但這也可能是導演的用意)觀賞完影片後,刻意不深入地看網友評論(即便我每次看完電影都會像飢渴的獅子一般狂掃網上評論),但還是不小心聽到了負評。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Ju

先前的《香港四重奏》系列我完全沒看,這是第一次看到來自中國、香港、台灣等地一起合製的短片,彼此各自獨立,互不關聯。最喜歡的當然是來自於吳念真導演的作品,由羅北安、林美秀共同主演的小短片。

從日常生活故事出發一直是念真導演向來最擅長的事,而這次從一個父親的角度,看待自己好友過世的感慨,延伸到與家庭、與自我的互相辯證。充滿對話但場景單調的手法像極了舞台劇,但我真心喜歡。(一直以來不排斥話很多的電影,當然,那些對白是可以讓人充滿想法,留空白。

人的一生是否完滿,自己存在的價值,說真的,對一般人來說真的比不上你該把這間房打掃乾淨,每天維持正常生活來的重要。結局大反轉是這部片最為驚嘆之處。故事幽默、對白精妙、演員精彩、氣氛也十足到位,破涕為笑的做法絕對是大絕招了。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Ju

電影裡談輕鬆、不問世事,幾乎想到的就是日本所謂的「繭居族」、「尼特族」這類的名詞。這部電影雖然講的不是這群人,但精神體現方面卻相當雷同。全片帶著濃厚的自由氣氛,甚至是無聊、無趣,麻木不仁到達了頂點。可你不能否認,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也許遭遇了生活上我們無法立即處理的某些困境,「仨小」們開著車到了另一個遠離塵俗之處。這麼一個與世隔絕,要幹甚麼就幹甚麼的地方,身為觀眾的我們會想做甚麼呢?不,真實的生活就在於是否留心身邊的小細節。可能我們和朋友之間說的話、玩的遊戲,在別人的眼中看來都是那麼樣的無聊和沒有意義。但在片中卻是真正把這些細節放大,讓那些事情成為生命中可能必要,也可能完全沒必要的出現。

電影拍得簡單有趣,充滿日式的冷調幽默。過於正經的人不適合看這部片。暫時拋開煩惱,接受這麼一點「無意義」的洗禮,有時確實能夠洗滌身心。但電影就是電影,除了做為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外,老實說是有一點過於簡單,也是圈內人士掛在嘴邊的「不成熟」。也許我無權判斷是否真的成熟,又,應該要成熟到如此。但作為一部「療癒系」的日式清粥小菜來說,確實達到了溫暖人心的功能。現實生活中,微小但確定的幸福,有時就是從「放下」開始。

sunlight1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